本文目录一览

1,拍摄木星色温应该调到多少合适

白天应该拍不到吧,白天的色温基本在5200-5600,这个就不用了。晚上拍建议使用冷色调色温,3700-4200差不多。那两条道应该更取决于你的镜头吧。至于颜色,拍下来高低光色阶拉一下,颜色平衡调整一下。你现在拍出来什么效果?
5000就合适了!
你好!你用望远镜拍?放自动即可。要不用RAW出片,后期看颜色不对,再调色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拍摄木星色温应该调到多少合适

2,相机中色温应设置在多少

  所谓色温,从字面解就是颜色的温度,所以有冷暖之分,从直觉观察,暖色调偏红黄,冷色调偏青蓝。白平衡就是要以白色为准,当拍出来的相片中的白光与看到的白光颜色一样时白平衡就对了。  摄影中说的色温一般是指环境光源的色温,对于黄种人的肉眼而言,5500K左右为白光,色温越低光色越偏暖(黄、红),越高月偏冷(蓝、紫)。  1、AWB(自动白平衡) 3000-7000K  2、日光(明亮的室外日光下) 约5200K  3、阴影(室外的阴影地方) 约7000K  4、多云(黎明、傍晚或者多云) 约6000K  5、白炽灯(室内钨丝灯) 约3200K  6、荧光灯(室内荧光灯) 约4000K  7、闪光灯 约6000K  8、自选设置 约2000-10000K  9、手动 约2800-10000K  使用规律是:  1、机内色温高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红。  2、机内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蓝。  3、机内色温等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正常。

相机中色温应设置在多少

3,佳能5d2拍摄照片时iso晴天设置为100阴天设置为200晚上设置

原则上可以,但如果非要这样的话,又落于“教条主义”了。一般来说,“无敌兔”是一款高档相机,在自动选择ISO(感光度)时表现优异,一般除了特殊要求外,不建议频繁更换感光度。由于白天、黑夜、晴天、阴天时,由于光线不同,所得到的感光系数也不完全一样。有时由于摄影者站立的位置、角度、光照不同,说不定阴天的感光效果还真不一定非差于白天。因此原则上建议,在曝光系数足够的情况下,尽量使用100ISO感光。同时忠告楼主,由于光线不同,颜色也会有偏差(专业术语叫“色温”,通俗的讲就是“白平衡”),因此,这时您最关注的不应该是ISO,而是色温的选择,切切!

佳能5d2拍摄照片时iso晴天设置为100阴天设置为200晚上设置

4,佳能7018200正常情况下的色温是多少

佳能EOS70d平时把白平衡设为自动白平衡(AWB)就可以,当设为自动白平衡时,色温在3000--7000K间。详见说明书第134页。满意我的回答请及时采纳。
低端机子能不能直接调节色温不好说,很有可能没有这个功能,因为我对550d不熟悉给你个说明书看看吧((http://)) wenku.baidu .com/view/0071cdf 34693daef5ef73dde ((.html)) 我只能这样拆开了,否则发不上去还要扣我分,你自己回去拼接一下吧,那个外行你就别答理他了,不值得,有什么问题咱们晚上q聊,白天单位上不了q

5,相机的色温怎么用详细的还有一般外景的光圈与快门还有色温的搭

颜色的色温数字越高,相片就会偏向暖色,偏红色方向。假如色温数字较小,那么相片就会偏向冷色,偏蓝色方向。通常色温在6500属于白天大太阳的日光。高过6500就有点是在下午或是黄昏是拍照因为太阳光偏黄色。帝国6500就好像是在早上拍照因为太阳光较弱,偏蓝。所以可以用相机的色温来调动一个相片的成像因时间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颜色及效果。 通常光圈和快门无法正常的和色温搭配,只有靠过滤镜片。因为光圈和快门只是控制光线进入镜头的多少和长短,而不是改变光线的颜色。不过光圈较小而用正常的快门,可以达到较暗的效果,有点类似于傍晚的颜色。
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根据环境光线何想要得到的效果不同而不同,可搜索“晴天F16法则”看看。 各种场景大致的色温的参数在D80说明书上有,自己看看。
相机上没色温~!!!!!!
你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的.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相机上可以调色温的,白平衡就是控制色温的.希望不懂的人不要瞎答,以免产生悟道.
一般都用自定义色温 这应该知道吧 外景我们一般用快门优先 我这说的也很片面 这很的问题牵扯的很多 很多都要实践的!!

6,白天单反相机如何设置拍出的相片才能达到最佳状况

为了使拍出的照片达到好的质量,可以做以下设置:1)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可以保留最多的信息和最大的后期处理空间;2)正确的白平衡设置。一般自动白平衡就ok,如果这样拍出来有一点偏色,可以选不同的自定义白平衡,比如多云、阴天等,也可以通过色温设置白平衡。3)正确的ISO设置。一般ISO越低,图像质量越好。不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能因为ISO过低造成快门较慢,这样会拍出模糊的照片4)合适的光圈大小。在不影响拍摄意图的情况下,将光圈值设置在镜头的最佳光圈处。最佳光圈一般不是镜头的最大和最小光圈,而是比较居中的光圈值,比如F8, F5.6等。5)快门不能太慢,刚才说过了,否则机震可能会造成照片模糊。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三脚架、快门线、反光板、CPL偏振镜等。如果能够理解以上各种设置的意义,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机的拍摄参数,就会在同样的条件下排出图像质量最好的照片。不过图像质量只是照片是否好的很小一方面,决定一张照片是否经常最主要的还是内容、构图、拍摄时间等,这些往往是由拍摄者而不是相机决定的。
首先你要对各档的做用先了解, p挡,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光圈、速度都由相机说了算,但对焦点的选择、感光度、白平衡都需要自已设定。 tv速度侁先模式,也称s模式。简单说就是速度你说了算,光圈是相机自动找齐。半按下快门在取景器下有一排数据,转动拨轮改变速度,光圈珐户粹鞠诔角达携惮毛会自动变化,直到你满意按下快门拍照。 av光圈侁先模式,也称a模式.简单说就是光圈你说了算,速度是相机自动找齐。半按下快门在取景器下有一排数据,转动拨轮改变光圈 ,速度会自动变化,直到你满意按下快门拍照。m挡,手动模式.简单说就是光圈速度都你说了算,但相机会告诉你设置是否正确,这是很专业的模式。按拨轮调整速度,按住av+ -按钮转动拔轮可调节光圈。随者调节取景器下方曝光标志条会左存移动。移到中间表示相机认为此时曝光正确。当你对各档慢慢熟悉过后,你就可以跟据你的拍摄需要,自由发挥。
看问题就是新手。。。请挂P档 ISO曝光设置400 基本能满足了
不系统学习摄影知识,怎么设置都白搭,学明白之后,白天晚上都出效果。白天还分阴天,多云,晴天等不同呢,拍摄还分顺光,侧光,逆光呢,题材还有微距,风景,人像呢,镜头还有长焦,中焦,广角呢,……这个你让我怎么谈设置?

7,相机的色温 如何去调

用三星L700相机 ?? 我们平时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经常会提到“色温”的概念。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厦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K日光型、3400°K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厘定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前者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 然而,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滤光镜代号十分混乱,不易识别,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厂商都用标准的代号和设计。因此,在众多的滤光镜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滤光镜是不容易的。为了把滤光镜分类的混乱状况系统化,使选择滤光镜的工作简化,加拿大摄影家施瓦茨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标定光源色温的新方法。

8,数码相机里的色温是什么意思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 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念。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产生辐射最大强度的波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某红色波长的辐射强度最大),达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温度相对应的。色温通常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对应表示物体在特定温度辐射时最大波长的颜色。 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色温在摄影中的应用: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K日光型、3400K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前者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 然而,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滤光镜代号十分混乱,不易识别,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厂商都用标准的代号和设计。因此,在众多的滤光镜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滤光镜是不容易的。为了把滤光镜分类的混乱状况系统化,使选择滤光镜的工作简化,加拿大摄影家施瓦茨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标定光源色温的新方法。 光谱中长短波长光线比例为色温。 如何选择合适的色温: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身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高一点;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电视上减少一点红色(但减太多多少也会影响到正常红色的表现)让画面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亚热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电视或者显示屏的色温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在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就是色温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蓝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蓝 6500K蓝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们中国人看了就是偏黄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 色温啊
就是照片的冷暖色调~

文章TAG:单反  白天  多少  拍摄  单反白天色温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