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徕卡的旗下产品

UrLeica: Barnack的原型徕卡相机。徕卡:它正式生产于1925年。leicaischraubgewinde:1930年39mm螺旋口,可配Elma 50mm f/3.5,35mm f/3.5,135mm f/4.5 镜头。徕卡二号:1932年装备了可以与镜头联动的测距仪。徕卡III:1933年,它配备了一个由机身前部另一个按钮控制的低速快门。

Leica iib:1938年徕卡IIC/iiid: 1940年LeicaIf/IIf/ IIIf:1952年Leica iig:1957年LeicaminiZ2X 40mm中国制造、C1中国制造、C2中国制造、C3中国制造、LeicaCM40mm日本制造、徕卡CM40mm德国制造、M3德国制造: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国FotoKina展览会首次发布,共生产22万台。

6、徕卡M3双拨底片间隔小

可以修改。如果双桨间距较小,可以适当加大,也可以改装成单桨。1954年,在当时的西德科隆举行的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徕卡公司公布了一款日后获得历史性荣誉的相机,即著名的旁轴机“LeicaM3”,这款相机至今仍很受欢迎。当然也发展到了有AE功能的M7,有测光功能的MP,但毕竟不能忘记M型原型机的历史。事实上,M3是在改进了LeicaBARNACKModel的许多缺点后产生的模型。

取景器也由双筒改为单筒,拥有50MM、90MM和135MM取景器框架,以及自动视差补偿系统。取景器由胶合在一起的微小棱镜组成,光学结构是徕卡相机所有取景器中最复杂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我们才有了自夸的0.91倍取景器放大倍数。如此高的放大倍数使得取景器中的主体看起来很明亮,对焦精度很高,这是M3最大的魅力。

7、请教老师徕卡 m3无限远不合焦怎么办

首先调整卡口上部的小金属盘(中间有一个类似的一字槽螺钉),主要接触镜头进行黄斑移位。每次安装镜头时,都会挤压这个螺丝。慢慢插入平头螺丝刀进行调整。不要用力过猛,因为螺丝比较浅,防止滑落。每次旋转3~5度(好久没做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黄斑是顺时针向左,逆时针向右,因为是偏心螺丝,旋转太多会自动复位),然后再装镜头看无限远。

8、徕卡 m3的光学取景器很舒服吗

是的,很舒服。透过公交车玻璃看,火车窗看,飞机窗看,就是不同取景器的区别。然而,徕卡m3的取景器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效果。不是简单的大取景框或者简单的高倍放大,而是更深层次的视觉体验。也许徕卡并不打算这么做。人眼很少有人左右眼的视力是一样的,都是不同的视力。当左右放大率相差不大时,眼睛会相互协调聚焦,进而形成清晰的阴影。一般来说,辅眼会跟着主眼走。

戴眼镜的师傅说没必要调一致,因为几十年来一直不一致,眼睛早就适应了那一点点的不均匀。让视力障碍消失最好的方法是将徕卡m3的取景器放在右眼前方,同时打开左眼,以右眼为主眼观看。哇,左右眼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眼前没有任何障碍物,只有清晰的画面,明亮的线框和黄斑。多么神奇的事情。睁开眼睛,使用徕卡m3的0.91大倍率取景器,可以获得最真实、最宽广的视野。

9、莱卡 镜头的历史

回顾徕卡经典旁轴相机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徕卡·M3研发的徕卡M系列相机是徕卡自身技术的结晶。虽然计量系统借鉴了新技术,但基本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以M6为例,其基本造型保持了自M3以来的一贯风格,可用于所有M系列镜头。而且M6的实际光圈测光模式非常有利于简化相机结构,提高测光可靠性。同时,旁轴相机的镜头采用了实焦距设计,比单镜头反射式相机的后焦距设计产生的镜头更小更精确。

徕卡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在徕卡Flex系列时期,日系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一直占据优势,垄断了相当一部分国际市场,徕卡R系列的出现已经无法抵挡很多日系厂商的单镜头反光相机的优势。在高端侧轮相机领域,日本厂商逐渐退出了与徕卡的正面较量,使得徕卡M系列独领风骚,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单镜头 reflex相机在自动化程度上发展更加迅速,徕卡R系列相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举步维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m3  镜头  徕卡m3配镜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