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长焦端拍摄和广角端拍摄后局部放大有什么区别

这样说吧,长焦放大,局部像素会比正常值小得多。也就是说画质有损失。 而广角不存在丢失画质,但是也有缺点,就是画面产生畸变。 你自己感觉一下,长焦就像望远镜,广角就像放大镜。 是不是呢
放大后画质会变差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长焦畸变会小些,长焦光圈会小些,根据镜头,如果恒定光圈比如1.8,那么就可以随意,如果不是,则长焦只能选用最小光圈,广角可以选择最大光圈,畸变严重,这也根据镜头~~

长焦端拍摄和广角端拍摄后局部放大有什么区别

2,变焦镜头的广角端

数值最小的那一端。画而面中主体最小的那一端
肯定是二代的2b-bbmm f2.8L II USM好啊,首先镜片是天然萤石研磨而成的称之为L II 代表第二代镜头 USM 代表超声波马达驱动,加入了两项佳能顶尖技术。你提的问题是一个理论非常强的问题。必须介绍一个基本公式:在焦强(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焦距增加一倍其透镜直径必须增加一倍。如200mm焦距的镜头想与普通标准b0mm焦距的镜头一样达到F2.8,光孔直径就是普通标准镜头的2倍,200mm镜头的直径必须是普通标准镜头的b倍,b00mm镜头的直径必须是普通标准镜头的8倍,这也是你看到新闻记者拍室内会议照片必须扛着大炮(佳能的小白、尼康的小竹炮),拍长焦又要大光圈(记者拍照离得也远,室内光线不足,需要大光圈),因此变焦镜头在最长焦距时的光圈是最大的镜头叫做“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它的造价实在太高,只能是专业人士使用。而浮动镜头的实质是:随着焦距变长,光圈自动缩小,也就是说,在广角端是大光圈,而到了长焦端自动缩小。虽然牺牲了长焦端的进光量,却换来了体积小巧、价格便宜的巨大优势。其设计上的秘密就是运用了“浮动光圈”。恒定光圈变焦镜头是指最长焦端可以使用最大光圈,至于想缩小光圈取得大景深,任何恒定光圈、恒定光圈变焦镜头都能缩小(都能调整光圈,只是不能再扩大),因此拍摄中光圈优先使你根据需要调整光圈是非常有意义的。你可以取最大光圈,达到背景虚化的目的,也可以缩小光圈达到背景清晰的目的。不知这样回答你明白没有?2012/8/15 13:48:08

变焦镜头的广角端

3,为什么长焦端和广角端的最大光圈值不一样

如果想让同样量的光线达到传感器,光孔直径就必须相应增大。基本公式是:在焦强(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焦距增加一倍器透镜直径也必须增加一倍。例如100mm焦距的镜头想与普通标准50mm焦距镜头一样的达到F2.8,光孔直径就是普通标准镜头的2倍,同理200mm则要达到4倍,400mm要达到8倍。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相对孔径的长焦镜头的透镜直径必须比广角镜头大上几倍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制造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的主要原理所在。如果你这款18-55mm变成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的话,镜头直径要大不少,价格也要几千元才行。所以,浮动光圈变焦镜头之所以设计成光圈随焦距变大而缩小,可以减轻重量、体积、造价 。当然你必须忍受低照度下不能手持拍摄、不得不使用噪点高的高感光度、无法自主实现景深变化等等痛苦。因此一些发烧友攒足了银子就总想烧一烧定焦镜头或恒定光圈变焦镜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是恒定光圈的,网上搜EF镜头宝典,看后会对镜头有所理解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主要是镜头结构的问题,问题来源于变焦的大小,变焦倍数越大,镜头结构越复杂,越不容易做出恒定光圈,所以这样的镜头也越少越贵,当然变焦比也是有限度的,单反的镜头做到10倍几乎就是极限了,因为镜头会变得非常重,尺寸也大。
不是恒定光圈的,网上搜EF镜头宝典,看后会对镜头有所理解的
这就是浮动光圈镜头,光圈的两大作用之一是控制通光量,如果长焦端也需要大光圈的话,最直接的结构影响就是镜头口径必须要做的比较大。
不单纯是一个镜头结构问题,还有制作工艺、选择的镜头材料等,都会影响一只镜头性能。形象一点说,光圈就是镜头在保证成像画质的前提下,可以允许的最大通光量。光路越短,光线受影响、过程损失就越小,大光圈设计就比较简单,随着焦距的增大,光的行程路线和在过程中的损失越来越你难以控制,所以工程师就采取减少长焦端的通光量,来保证足够的曝光用光——在采取更为精细的光路控制设计、更为优异的镜片材料和工艺控制时,不菲的付出,可以大幅度提升镜头在长焦端的通光量,从而得到类似佳能、尼康、奥林巴斯这样从超广角到长焦短的全程恒定大光圈的超级大三元镜头。当然,用户的付出也是极度高昂的。

为什么长焦端和广角端的最大光圈值不一样

4,单反镜头光圈的问题

1 单说虚化感,我们一般追求两个因素。一个是虚化能力,说白了就是能不能让模特的左眼清楚的时候右眼虚掉还是鼻子也一同虚掉,另一个是虚化效果,就是被虚化部分看上去是不是舒服。虚化能力由焦距和光圈决定(图像视角一定,拍摄距离与焦距就对应了)、你要非从理论上说,在18mm下18-55的虚化能力的确胜出。但是这样的胜出本身不显著的,18mm拍风景的话很难看出F3.5和F4.0的片子有何区别。但是,如果考虑虚化效果的话,镜头结构和光圈扇叶数就有一定影响了。17-40L这个意义上就显出优势了。2 理论结果参见1,还是那句话,这样的虚化分析是没有太多应用价值的。实际应用当中,17-85mm其实是不错的镜头。如果没有全幅的意向,这只头的性价比要高于17-40L的。说心里话,相比于其他红圈头,17-40有点点对不起那个L……当年在广角端,我一狠心给自己的450D上了16-35……3 之所以有定光圈和变光圈的差别,主要原因是镜头制作工艺上。相比之下变圈镜头制作起来比较容易,定圈的对玻璃工艺要求高很多。以18-55为例,如果这支镜头在55mm下维持F3.5,周边画质(锐度)会比较差:该拍清楚的东西可能无法很好的合焦,给人以虚虚的感觉(中心是不会有很大差异的)。事实上周边锐度是长焦端镜头比较常用的一个指标。4 提醒一点:不是说单反镜头就要只玩虚化的。生活中使用的话,多试试F7.1-F9光圈段~单说追求虚化的话,永远是用最大光圈(最小数字)。但是考虑到焦距不同的问题,我们假设你要求片子上的被摄物体一样大的话,其实18mmF3.5虚化不如55mmF5.6。焦距越长、光圈越大(数值小),相机离物体越近,物体离背景越远,虚化效果越好。但是事实上17-40这只头本身就不是玩虚化用的,一般上眼的虚化效果,在35mm-50mm至少要F2.8才够。推荐入手50mmF1.8(有钱就1.4,再有钱?挂全幅就85L),这个头性价比很高,适合上手虚化效果!
1,2这么说吧 光圈大小相同 拍摄条件 比如焦距 距离 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虚化程度应该是一样的 只不过 虚化效果不同 光圈开孔形状越是接近圆形 背景虚化就越显得油润 反之则显得很干涩凌乱3,对 最小光圈也是焦距越大 光圈越小4,背景虚化有几要素 用镜头的长焦端 最大光圈 靠近被摄物体 被摄物体远离背景 对于一款不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 如果机位固定的话 仍然是长焦端的虚化更好 如果你要用广角端来获取景深效果 就必须非常接近被摄物体才行 其实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可以自己试验一下
你也说了你玩单反也有一段时间了,那你肯定知道有三大要素焦距、光圈、拍摄距离决定景深,也是你所说的背景虚化,17-40的恒定光圈在17焦距下用最大光圈4不比18-55在18焦距下用3。5的光圈效果要好,但郊外效果肯定比18-55的效果要好,只举一例,别的答案你肯定会自己想出!
来解答新手疑问啦。你的这支是套头吧,3.5-5.6指的是在18mm-55mm之间能达到的最大光圈,比如在18mm的时候最大光圈是3.5,但是在55mm的时候最大光圈只有5.6了,当然最小光圈是不影响的,一般是f16或者f22吧。你用a档在18mm的时候调到最大光圈,然后看着取景框的数据变化,慢慢扭动变焦环,数据的变换就是该焦距能用到的最大光圈了(说的够明白了吧— —)。还有一种镜头俗称牛头,佳能是红圈滴,尼康是金圈滴,这种镜头通常都是恒定最大光圈镜头,比如尼康24-70 f2.8这支头,在24mm到70mm的变焦过程中他都可以达到最大的2.8光圈,因此这种镜头很贵,通常在5位数。满意的话给我分吧。

文章TAG:长焦端用了广角端的最大光圈去拍会怎么样  长焦端拍摄和广角端拍摄后局部放大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