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色温多少合适

5000K左右比较合适
5000k比较合适

色温多少合适

2,有阳光的天气里光线色温一般是多少k

场景 色温(K) 万里无云的蓝天 25000—27000 阴天和多云天空光 6500—7000 晴天平均直射光 5400 荧光灯光线 4500—6500 钨丝灯光线 2500—3200 标准烛光 1800—1930

有阳光的天气里光线色温一般是多少k

3,常用照明产品的色温

如果是做题的话,你在这3个选项中选暖色吧。 其实照明产品的色温通常的分法是2700K-暖色,视觉为黄光;4100K-暖白色,也称中间色,视觉类似于早晨8-9点的太阳光,显色性很好,你可以参考麦当劳的光色;6500K-白色,就是通常所见的白色节能灯,支架等等

常用照明产品的色温

4,色温是什么概念色温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简单点说

黑体辐射发光颜色与温度有对应的关系.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色坐标换算色温

5,请教摄友们关于色温的问题

白平衡设置在8000k,拍出来的照片较为偏蓝,天空有清新空气的感觉 白平衡设置在1000k,拍出来的照片较为偏橙黄,天空有夕陽的感觉 排出温暖阳光的场景,咪玩啦!会死人,你的老师要求大过份! 是不是拍出温暖阳光的场景,应该怎么设置色温和白平衡? 早上时份,相机设置自动白平衡就可。 若一定要比色温,在5000-5500k左右,白平衡是直射阳光。
楼上说反了,相机的色温设置是手动白平衡设置。也就是说相机色温设置的高,相机就会认为环境色温高,因此要想白平衡正常就会让颜色暖一些。所以要想拍摄暖色调,需要将相机色温设置高些。不过,我不建议这些东西在相机里面做,相机拍摄RAW图片,后期自己调整比较好。

6,关于色温的问题

你的相机很正常,一般物体的颜色是随着光线的色温变化而变化的,中午的阳光色温一般为5500K左右,只有在这个色温的光线下物体真实的颜色才能如实还原,而低色温的时候光线会偏黄,高色温的时候光线会偏兰,为了在不同色温情况下把拍摄的照片还原成物体真实的颜色,相机允许你自定义色温值,如果你当时的环境光线色温为2800K,你把相机的白平衡也设定为2800K那么你拍的片子颜色就会还原成5500K阳光下物体的真实颜色,高色温情况也是一样的。原理就是兰和黄互为补色,如果你告诉相机是2800K的色温,为了把物体还原成5500K的真实色彩,相机会自动加入蓝色,以矫正因低色温引起的照片偏黄问题。同样,如果你把白平衡设定的高于5500K,相机就会自动加入黄色来矫正相片偏蓝的问题。如果你的环境光线目前是正常的5500K作用,而你硬要把白平衡设定的偏离比较大的值,相机也会做出相应的加兰或加黄处理,所以你的片子拍出来就会有偏色了,其实和你在镜头前加了一片黄色或蓝色滤镜是相同的道理。不知道这么讲能否明白?
这个问题我昨天给一个朋友解释了半天,确实有点抽象,试答如下:摄影中说的色温一般是指环境光源的色温,对于黄种人的肉眼而言,5500k左右为白光,色温越低光色越偏暖(黄、红),越高月偏冷(蓝、紫)。而楼主所说的现象也是正确的,在相机上,白平衡(注意“白平衡”这个词,下面会解释)设置越低,照片越偏蓝,越高则越偏黄,这就要搞清楚白平衡的概念: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试想,如果在黄色(色温低,设为3000k)的光源下,白色物体会呈现黄色,这时如果相机白平衡设置成5200k的日光,拍出来的物体就会偏黄;而如果降低为3000k,那么拍摄出来的白色物体就会被还原成白色(注意,就是比原来偏黄的照片要偏蓝了),因此楼主得出了“色温数值越大即影调越偏暖 数值越小则影调越偏蓝”的结论。总的来说,要分清楚的是光源的颜色是色温本身;而相机的白平衡目的却是纠正光源颜色引起的偏色,于是看到相反的拍摄结果也就可以理解了。

7,拍日出我的光圈最好是多大 色温多少k 合适呢

基于日出时刻的特殊光线特征,用相机实际拍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色温的控制:人们对日出、日落的视觉印象是橙黄色和金黄色的,但是如果用与日出、日落时色温相一致的色温档拍摄,常常会把太阳拍摄成一个明亮的白色的或淡红色、淡黄色的球体。为了在画面上再现出人眼在生活对太阳的视觉印象,在调整白平衡时可用5600K色温档。由于5600K色温片有利于低色温光线通过,较多地阻止了高色温光线通过,在日出、日落时刻可以使整个画面偏暖,夸张橙红色调,使太阳本身的颜色呈现为橙红色或金黄色。  拍摄日出时不容易找到5600K的光线调白平衡,可采用提前一天在5600K的阳光下调好白平衡,通过摄像机内白平衡记忆功能保持机内的白平衡不变,第二天黎明时不再调整白平衡直接拍摄的方法。也可以采用5600K人工光照明白平衡调整的方法进行拍摄。  拍摄日落是可以采用改变白平衡基准——即改变白平衡板颜色的方法,提高摄象机对低色温光线的记录能力。如用湖蓝色或淡蓝色板调节白平衡,可以使白平衡不“平衡”倒向低色温这一边,画面色调偏于橙黄色,这种色调刚好是日落时的理想色调。采用这种方法实际拍摄时最好使用监视器现场观察偏色的效果。  控制色温还可以采用直接在镜头前面加各种颜色的滤色镜的方法。  2、暴光量的控制:拍摄以太阳为主体的画面,暴光量最好以太阳周围的天空亮度为基准。这样既可以不因光圈过于缩小而影响地面景物的暴光,也可以保证太阳周围富有特点的云层、霞光等有一个准确的暴光,表现出最佳的层次。当然这种方法以手动光圈为先决条件的。  3、当太阳作为主体形象处于画面中时,镜头不宜做剧烈的运动,特别是镜头的摇动和横向移动。否则明亮的太阳就会在画面中形成彗尾现象,破坏画面的造型效果及清晰度。  4、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如果阳光光线过强、镜头又长时间的对着太阳,是很容易烧坏摄象机的摄像管的。因此在拍摄的时候要小心谨慎。怎样才能防止烧坏摄像管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相机用自动光圈档将画面从一个较暗的地面景物漫漫向太阳的方向移动,如果太阳还没有进入画面,光圈已缩至最小光孔F22时,说明此时的阳光过强还不能拍摄;如果将太阳移向画面,光圈没有收至最小光孔,说明摄象机能够承受太阳光的强度拍摄。  第二,用双眼盯住太阳,如果不到1秒钟,眼睛就被太阳晃得睁不开眼睛,说明此时的光线过强,摄象机不能对着太阳拍摄;如果眼睛盯住太阳能停留3秒以上,说明阳光的光线已经弱了,摄象机对着太阳已不会烧坏摄像管了。  此外,日出、日落期间光线效果复杂,有些光效很难捕捉到,因此,我们拍摄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观察、设计和准备,到了拍摄的现场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抢拍。如果画面中人物与太阳同时出现,由于反差太大,人物往往处于剪影或者半剪影状态。如果画面中不出现太阳,只出现人物,那么采用顺光、顺侧光等角度仍可对人脸细部进行较好的表现。
使用较小光圈,色温9300k即可。1、使用较小的光圈,防止快门速度不够快而造成过曝,当然,小光圈拍摄也是风光照片的常用手段;2、正常测光并且增加1-1.5EV的曝光补偿,一般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3、也可以对夕阳上方进行点测光,并且增加1EV左右的曝光补偿;4、为了防止镜头产生眩光,尽量使用遮光罩,并且取下不必要的滤镜;5、如果是傻瓜相机,一般有专门的“落日模式”,可以使用此模式拍摄。6、使用平均测光,再根据需要增减EV值,可考虑进行包围曝光;7、品红滤镜可以加深天空的紫色调,当然,到了数码时代,这都可以在后期处理时实现;8、遇到快速移动的云彩时,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来体现一种动感。
色温主要与白平衡有关平衡色温为的是是照片整体不偏色 曝光参数应该是光圈 快门 感光度吧 这三个互相牵制 又各有不同 光圈就是镜头上的同光孔的大小由大到小是f1 f1,4 f2 f2,.8........f64.(好像是) 快门就是控制让光进入的时间1s,.2(1/2s),4(1/4s)......... 感光度(iso)64 100 200........ 通光量一定时 低一档快门 就要高一档光圈或感光度 光圈有涉及到虚化背景以突出主体的作用 所以拍人像一般用大光圈 (根据某些前辈的经验 镜头的最大光圈缩小2挡画质最好) 快门又涉及到手抖动问题 手持的话快门应大于30 感光度有涉及到噪点问题 感光度越高 噪点越多 这只是一小部分 更多的东西还需要你从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积累 呵呵
色温:当某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光谱分布与不反光、不透光完全吸收光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辐射出的光谱分布相同时,我们就把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之为这一光源的色温。 光圈:控制进入物镜光量的光栏装置就是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呈多边形或近似圆形。
光圈推荐越小越好,防止模糊色温尽量低,显得红

文章TAG:早晨  色温  多少  合适  早晨色温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