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影角度进行摄影作品分析,摄影作品分析从摄影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社会意义考虑
来源:整理 编辑:摄影教程 2024-11-28 11:40:22
本文目录一览
1,摄影作品分析从摄影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社会意义考虑
这幅作品主体线条清晰,光影对比强烈,能够明显看出主人公的状态。可以想到摄影者当时在遇到并捕捉画面时心中是怀有怜悯和尊敬之情的,这幅图片表现的是劳动者的辛苦劳动,从社会意义上说,是在赞美劳动者的同时唤起人们对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尊重
2,从摄影的角度如何分析一张照片
软件和硬件一般浅显一点就是看看设置是否正常,白平衡、曝光、对焦、噪点、眩光...从欣赏的角度看看构图、视觉效果、文化、内涵、启示...记住看到自认为好的照片,要反问自己,它到底哪里好了。像很多人自认为一张照片很漂亮,就觉得这是一张好照片,却说不出它到底好在哪,确实漂亮是一张好照片的基础,然而要在基础上有升华才会更有价值...因人而异,熟练了会有自己的一套感觉
3,摄影作品分析
这张照片是一副佳作,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从技术角度来看,构图得当,曝光准确,表情抓取得很到位。2、从情感角度来看:照片中应该是祖孙吧,在挂盐水,眼神中充满了怜悯之情。表情抓取的很到位3、从光影角度来看,窗户里射进的光也使得整个画面不那么平淡。4、从人文角度来看,此环境似乎是窑洞,墙壁上还贴着招贴画,左边有医药箱,点明画面中主人公在病中。这张照片似乎有点年代了。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体现了西北人民的平常生活场景。
4,摄影作品分析 越详细越好 光影色彩构图影调节奏情绪
可是阁下的作品在哪里?如果你只是要样本套着用的话,下面有几句话你可以拿来用用。平面构图的总原则是“有变化,但不混乱;有秩序,但不单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首《题西林壁》道出了观察景物时选择视点的重要性。从摄影学说,视点即照相机的拍摄位置。摄影者所拍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的“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和底面,这些面,各自展示出自己的特征。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分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构图,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你的问题越详细我们的回答越精确,欢迎继续追问。
5,如何分析一张摄影作品
分析摄影作品,就必须充分尊重摄影的本体语言,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同的个人化的表述方式,不能照搬美术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分析手法来进行。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摄影作品都是艺术作品,许多优秀的而非艺术的摄影作品,是断不能用所谓的艺术标准来衡量的。对摄影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艺术,其中尚有比艺术更重要的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分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
思想方面:
看立意——渎懂画面的含义
看表达——分析画面内外的各种表现技巧
在摄影作品之间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摄影创作风格的演变(创新程度) 来比较分析
从摄影师自身的创作中寻找可比较因素
摄影作品的立意——摄影师真实的拍摄意图
表意的范围、角度、深度
手法方面:
摄影作品的构思——摄影师选择适合自己又适宜于被摄对象的具体表现方法
拍摄角度
构图方案的选择
光线处理
色彩处理
总之,对于一副好的摄影作品,可以分析和深究的东西很多,根据个人的角度也都可以分析很多东西,但一般我们平时对作品的鉴赏主要从主题,构图,色彩,线条,曝光,清晰度,色彩对比等这几个方面快速进行分析。你指的是如何欣赏摄影作品吧?
首先从整体上看它的光线是否一致,一般的是设定一个虚拟的光源,另一侧是阴影,如果一般作品所有的地方都亮,会让人感觉没有层次;
其次要看颜色搭配是否合理,如果在整幅画面中有一个地方的颜色相比于其他地方特别的锐利,就会让人感觉眼睛不舒服;
再次要看作品的内容是否搭配,就像有些人开玩笑说“你的这件衣服和我真的很不搭啊!!!”,指的就是局部不能融入到整体当中;
最后就要看主题了,先看每个局部的主题是否统一,或是一致;然后看整幅作品的主题是否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所以这一点最重要。这东西怎么说 我觉得 就像画画 一样在有造型基础 色彩基础的条件下 自己觉得好就是好的作品
你要记住我的前提 美术的前提是 造型 色彩 还有没有基础下 自己觉得好还是不行的 比如说就像好多刚学美术的 觉得 自己比梵高画得好一样 等你把摄影学好了 这问题自然也会揭开分析一张摄影作品,一般从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这三方面来分析。1、创作题材
2、创作背景
3、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作品的艺术水平(专业角度)照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等
构图 用光 色彩 景深等~
6,如何分析摄影作品
鉴赏摄影作品时,就要分析画面里主与次、明与暗、大与小、近与远、高与低的组合关系是否都有利于表现和突出创作意图。在运用夸张手法时,运用是否得当,能否有利于表现主题也是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摄影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避免与他人拍摄的形式有所雷同,需要自己采用独特的手法来表现。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彰显主体是经常使用的摄影手段。1.拓宽视野,适当变形例如:拍摄一处建筑时,大多采用前景勾勒画面以便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但是,在周边没有参照物时,就要另辟蹊径了。这是拍摄法国凯旋门的画面。作者拍摄时较好的处理了人物与建筑的关系。《凯旋门》画面用超广角镜头将凯旋门里面扩张变形,更显出其高大雄伟,雕塑、文字清晰可见。关键是安排了夫妻二人在花面左下角最佳趣味中心处,完全改变了画面的格局和视觉效果,使人物与建筑物的比例关系一目了然。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特别是现时人们徜徉在幸福生活中的温馨。不难看出,这幅画面如果没有人物参与进了画面,形成较好的组合的话,仅仅拍摄了凯旋门也只能是明信片似的照片而已。通过多幅画面反映一个主题时,画面之间的组合就显得格外重要。摄影组照如果是想叙述一个事件,那么,就要有来龙去脉,并附加一定的文字说明。事件的重点画面要清晰,突出,与新闻纪实摄影较为接近,但也有不同。摄影组照如果是想叙述一个景物,就需要或者从景物的各个不同角度来反映,或者运用不同时间该景物的不同状态、变化来反映。2.靠近主体,合理夸张为了表现主体的主要部位,使得这一部位在画面里强化其特有的力度,可以运用近摄夸张的摄影技巧来表现。?例如在表现舵手时,可以强调其有力的双手,加强双手在画面中的视觉感染力,用夸大双手的大小来表现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下面这幅作品:《舵手》这是大王岛上的一位老船长。当时,他在一艘机帆船上,驾驶机动船到另一个岛屿上去。老船长形象极好,脸色黑红,体魄健壮,满是老茧的双手紧握着船舵,眼睛炯炯有神的望着前方,蔚蓝的天空中流动着瞬息万变的白云,这是一幅典型的老渔工的形象。为了突出老船长作为舵手的特征,使用了广角镜头,靠近主体拍摄。由于近大远小的变形效果,使老船长的双手显得大而有力,强化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广角镜头与超广角镜头的运用需要根据客观景物是否需要来确定,运用失误可能使人物产生强烈的面部变形,设施需要格外注意的。摄影作品有人像、纪实类、风景等多种类型,各有其特点,但关于摄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一、认真集中注意力看照片。然后问自己第一眼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氛围感觉是怎样的。二、安静下来仔细观察努力争取“读”出照片要叙述的故事或者要“告诉”观众些什么。三、了解摄影师(如有可能的话),和尽量去了解与作品创作相关的背景资料、故事。四、分析画面内容与形式(也可称为“意义与结构”或“立意与表达”)的关系。1、图片主题是什么,主题有什么特征类东西体现创作意图的;2、采用的什么构图手法,主题之外画面有哪些形象元素,是如何构建起跟主题的联系关系的;3、画面光影有什么特点,采取了哪些摄影手段,主要拍摄数据分析,和把握光影是否有利创作意图。4、在综合以上看法作适当的延伸分析,探索作品在其他角度、时空可能的意义。
7,怎么对摄影照片进行分析
从小处而言:要拍出一张清晰照片,正确的持机方法,较高的快门(或用三脚架),加上不错的构图,都可拍出满意的清晰的照片。往深处说:决定成像效果与你所处拍摄环境、机身性能、所使用的镜头、正确的对焦、恰当快门速度、适当的ISO、光圈、及是否应用机身内置软件等有很大关系。不要觉得,高端机拍出的照片就绝对的犀利无比。实际上,高端机(在不事先设置的话)拍出的片子很平淡无奇,只是给那些专业人士后期处理留下足够的余地施展拳脚罢了。低端机由于厂商已内置优化软件,已强化了色彩、提高了锐度,直出片反而胜过高端机。因此,笔者建议,在中高端机上适当设置(提高色彩鲜艳度、 适当提高锐度),对于后期技能欠缺者,直接出片,非常有好处。另外,拍摄所处环境对拍出清晰片子也很重要。室外拍摄一般还好掌控。无论是光圈优先、速度优先、还是自动档都较容易出清晰片子,主要多关注构图即可(景物、人物及背景虚化等,且现在镜头都有防抖功能)。室内拍摄需要有点技巧,特别是室内光线混乱,拍摄对象移动等不确定因素。一般说,高速快门,超、短焦距拍摄,很容易拍出清晰的照片。中、长焦距由于视角窄,焦点随时漂移,很难聚焦。这就需要事先设定较高的快门速度,提高ISO(是否开大光圈),设定自动跟踪对焦等。其次,就是根据拍摄对象快速构图,锁定对焦及曝光(是否用闪光灯等),这样较容易出一张满意的作品。1、要有一个主题,有积极的内容,反映一定的思想、情感、情趣、现象。 2、表现形式:如光线、构图、角度、影调、瞬间的抓取等 3、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如何突出画面主题要了解此作品的拍摄意图,表现手法成功与否,能否很好的表达和传达出作者想给观众的意图,构图、画面中心、主体是否鲜明、光不可太强或太弱,不同对象要不同角度去表现……还要注意几点⑴保持按下快门时机器稳定;这应是个废话,但还是值得注意,大家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拍摄姿态,规范你的食指动作,并坚持使用目镜取景。对于没有减震功能的镜头更要注意,有减震的也不能托大。这对“清晰”很重要。其次上架的要关注各个部件旋钮是否稳固,“慢快门”的尽量用“快门线”并设置“反光板预升”功能。(有条件的上个一步到位的架吧,没条件的就创造条件好了。因脚架质量很关键。)⑵对主体合焦正确;这里有两种形式,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这个大家都明白。但焦点对准主体的什么部位这点就要探讨一下,如拍摄花卉要实现主体花朵每片花瓣都清晰,我通常是在安全快门的前提下,收小光圈,焦点落在花朵离镜头的最前点,利用景深实现主体的清晰。而广角风景就将焦点落在“三分法”的下半部。对于人像就将焦点落在眼睛,正面时落在画面的“左眼”(即对象右眼),半侧面时落在见耳朵一侧的眼睛。数码单反现时的手动对焦以“磨沙屏”方式见多(难掌握),胶片时代的“裂像”方式较少(好掌握)。以“磨沙屏”手动合焦,因太微妙了有时会有些“忐忑”,这就考你经验了,建议反复练习和体验。但我一位使用“C家”机器的朋友就通过技术部更换了一个电子元件,成功变为“裂像”手动合焦方式。喜欢的不妨去咨询一下。⑶光圈与快门速度适当;总体来说,小光圈容易达到“前清后清”效果,大光圈可实现“前清后虚”效果。“慢快门”可拍摄静止的景物。“快速度”可凝固动态影像。(特殊效果除外)⑷感光度(ISO)设置正确;这也与“清晰”有关系,ISO过高会出现明显“噪点”,而“噪点”过多过大对景物结构明暗分界线会形成“锯齿”或“虫蛀”现象,这就严重影响对主体清晰的表现。因此尽可能以较低ISO进行拍摄。(图片放大至100%是检验图片最终质量,过小与过大倍数均毫无意义。)⑸机位与主体的距离;鉴于镜头原因,有时机位与主体距离不当,也会影响清晰效果。一般镜头都有说明“最近”拍摄距离,如越过这个“规定”就会对焦不正确。另外,微距镜头,定焦镜头的焦距很“短”,机位太靠前,而又用大光圈就容易出现一个主体只有局部“清晰”了。(当然要特殊效果除外)⑹光学成像质量与电子科技;摄友手中的机器等级与“照片清晰”亦有关系。这可分成两大部分,首先机身,数码单反机身就是一部“微型”电脑,里面没有太多的机械部件,大部分都是电子元件构成的“联动”,在图片的形成、转换、处理程序中科技含量的新与旧,高与低对图片的清晰影响相当重要,否则就不会分成这么多等级的机器了。近日一位朋友拿着差不多八年前出品的数码单反拍摄“车模”,全部图片“废”了,人也“崩溃”了。另外就是镜头,不同等级,不同焦段,不同品牌,不同科技处理的镜头,对“照片清晰”亦起关键作用。⑺天气与环境的影响;对于室外拍摄,如遇大雾、风沙、灰霾等,又如拍摄平台浮动,汽车驶过的震动等环境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照片清晰”的拍摄。(又……除外)⑻后期对拍摄效果的调整;有数码拍摄研究部门认为“数码摄影只是一个半成品”得通过后期调整处理。细想一下也觉挺有道理。回想胶片年代,我们拍下的135胶卷也是半成品,也得要去扩印店冲洗胶卷,也要进行显影定影与选择相纸型号并附加一系列要求。而现在数码只不过是一切由自己操办而已。因此,适当使用后期对照片清晰也是另一关键所在。至于“测光”问题本不想在此探讨,但还是略说几句,当启动机器,尚未进入待机时候,这中间短暂的过程“测光”是在持续进行运算状态的。正确测光是要锁定符合18%灰度的色作为最佳曝光组合的依据。大于18%灰度则曝光过度,小于则曝光不足。但有时为提升观赏性上下加减一点也没有关系。对于过一点的可称为“高调子”效果,曝光稍不足的也可称“低调子”。另外近似18%灰度的色就在我们自己身上(黄种人皮肤),大家不妨尝试一下,让人伸出手臂摆在拍摄主体同一受光面,并用镜头对准手臂肤色锁定曝光,然后再对焦主体拍摄。这图片效果几乎与视觉观感差不多。当然最准确是使用专业光学“灰卡”了。呵呵~浅谈变成详谈,让大家费神了,请谅。希望大家通过心得交流,互相学习,互补不足,达到共同提高摄影水平的目的。有不足之处望大家继续补充指正。与大家共同学习!祝大家在追求快乐的同时,摄影技术也有进步
文章TAG:
摄影 角度 进行 摄影作品 从摄影角度进行摄影作品分析
大家都在看
-
单反的镜头镀膜有亮点,单反镜头镀膜脱落是什么样子
2023-05-17
-
全画幅和半画幅镜头的区别
2023-06-17
-
单反镜头接口处断裂,微单上单反镜头需要转接口吗
2023-10-19
-
索尼推荐的适马镜头16,索尼a7r3配适马镜头成像如何
2023-10-24
-
索尼蔡司1635镜头评测,索尼G大师和蔡司镜头哪个好
2023-12-26
-
eos m50搭载ef镜头,佳能m50二代能用ef镜头吗
2023-12-31
-
去北京拍婚纱照多少钱合适吗,北京拍婚纱照要多少钱
2024-08-11
-
去青岛拍亲子照多少钱,石家庄皇冠摄影公馆能去青岛拍吗多少钱啊
2024-08-12
-
尼康变焦镜头 无限远,尼康全画幅变焦镜头推荐
2023-05-31
-
尼康配大口径镜头,尼康d7500配什么镜头比较好
2023-07-29
-
可换镜头 旁轴,尼康旁轴镜头介绍
2023-08-20
-
尼康d7000相机配18-55镜头价格
2023-09-02
-
sony人像模式镜头,苹果11人像模式怎么拉近镜头
2023-09-27
-
蜂鸟网二手影教程
2023-10-22
-
佳能2015新镜头,佳能最实用的三个镜头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