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日落前1735白平衡怎么设置

色温在4800-5200之间就可以了。拍raw格式,后期可以更改色温。

日落前1735白平衡怎么设置

2,如何正确的设定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设置会将日出或日落场景中的橘黄色光线统统“吞掉”,因为相机会倾向于获得中性的色彩,从而导致整个画面显得苍白。在拍摄此类场景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表现当时的暖调色彩,可以将白平衡设置为自然光预设之一,比如日光、多云或阴影。

如何正确的设定白平衡

3,单反相机的正常白平衡应该调为多少

白平衡其实也就是色温的调整。相机会设定好一些常用的色温值并用相对容易记住的名称表示,比如日光、阴天、荧光灯之类的,这样在现场光线符合某一情况时,可以选择相应的白平衡,使相机色温和现场色温大体相当,这样拍摄出的照片色调基本可以反应现场的色调。如果你拍摄出的照片色调与现场不符,可以适当调整色温来进行控制和调整。.不过在现场拍摄时,有时没有时间让你进行调整和试拍,所以建议使用自动白平衡,并使用raw格式拍摄和存储。之后在电脑上用软件可以进行随意调整,直至效果满意为止。
你好!日出日落,室内室外,光线不一样,白平衡也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正常,换一个地方就不正常了。不懂就用相机默认。如有疑问,请追问。
相机的正常白平衡为自动(或者OUT),白平衡(就是色温)是根据你拍摄时环境光线的色温来设置。

单反相机的正常白平衡应该调为多少

4,拍摄时如何正确的设定白平衡

我从来没接触过白平衡,它有什么作用?相机的白平衡控制,是为了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你拍摄的画面中也呈现出“真正”的白色。不同性质的光源会在画面中产生不同的色彩倾向,比如说,蜡烛的光线会使画面偏橘黄色,而黄昏过后的光线则会为景物披上一层蓝色的冷调。而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动对不同的光线作出补偿,所以无论在暖调还是冷调的光线环境下,我们看一张白纸永远还是白色的。但相机则不然,它只会直接记录呈现在它面前的色彩,这就会导致画面色彩偏暖或偏冷。每种光源都有它自己的颜色,或者称“色温”,从红色到蓝色,各有不同。蜡烛、落日和白炽灯发出的光线比较接近于红色,它们在画面中呈现的光线色调就是“暖调”的;而相对地,清澈的蓝色天空则会让画面中呈现蓝色的“冷调”。正是这样。只要保证白色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准确的、没有偏色的白,那么画面中所有的其他颜色就也会得到准确的还原。通过特定的按钮或者菜单项,你的相机提供了相应的控制,让你可以调节白平衡设置,来与当前实际的光线条件相匹配。就如我们上期在讨论曝光时一样,有一系列白平衡设置可供你选择,一开始,可能很难决定该使用哪一种。幸运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默认的自动白平衡(AWB)设置都能为你带来不错的效果。不过,就如同其他所有自动设置一样,自动白平衡也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只有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色温范围之内,它才能够正常工作,而且在夜晚的室内拍摄时,它常常会使画面偏橘黄;而在黎明时分拍摄时,它也会使画面偏蓝。对于这一点,相机的生产商们也非常清楚,所以除了自动白平衡,相机中还会提供一系列白平衡预设,来应对更多特定的光线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设置(AWB)会将日落场景中特有的色彩削弱。换用日光白平衡设置,能够更好的还原落日的辉煌和浓烈的金色光彩。自动白平衡设置会将日出或日落场景中的橘黄色光线统统“吞掉”,因为相机会倾向于获得中性的色彩,从而导致整个画面显得苍白。在拍摄此类场景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表现当时的暖调色彩,可以将白平衡设置为自然光预设之一,比如日光、多云或阴影。
  拍摄城市夜景,设定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夜晚城市街道等地多是由白炽灯、荧光灯和水银灯等不同色温的人工光源混合照明的。白平衡的不同设定会对画面色调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用自动白平衡拍摄时,由于构图的变化和光源的不同,画面色调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难以获得理想的色调,所以拍摄夜景时最好改为手动设定白平衡。   如果在街道灯光下拍摄夜景,为使画面获得暖色调效果,最好把白平衡设定在阳光模式,由于阳光模式在这种光源条件下强调橙色的暖色调,画面具有童话般的梦幻气氛,比用自动白平衡拍摄的效果好得多。   当拍摄夜景把白平衡设定为白炽灯模式时,白平衡会对灯光的红色调有所控制,画面成冷色调,基本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夜景本来的色彩。   同样,夜晚在街道、商店前的广场等地拍摄各种造型的灯饰时也可以把白平衡设定为阳光模式。阳光模式能强调橙色,画面成暖色调,使夜晚气氛非常浓厚。如果用白炽灯模式拍摄,它会对白炽灯的暖色有所控制,画面显得有些发白,缺少夜晚的气氛。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拍摄的灯饰画面,虽然灯饰显得非常清楚,但夜晚的气氛淡薄。   除拍摄街道夜景外,人们还经常以街道夜景为背景拍摄人物。拍摄夜景人物首要特被注意被摄人物是处于何种光源下,根据所处光源正确设定白平衡。一般来说,拍摄夜景人物基本把白平衡设定为阳光模式,尤其在冬天,画面会成暖色调。如果设定为白炽灯模式,虽然人物肤色和衣服颜色还原都比较正常,但画面略带冷色调。如果在电灯光源下拍摄人物设定自动白平衡时,画面会带一点红色调,同时自动白平衡还会对背景其他光源自动进行调整,所以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平整。   在水银灯光线条件下拍摄夜景时白平衡宜设定为强调绿色调的白炽灯模式,画面中的天空和荧光灯等都呈现蓝色调,所以在水银灯照明光源条件下要想强调冷色调,白平衡以设定白炽灯模式,画面效果显著。如果设定自动白平衡模式,会对水银灯的绿色调有所控制,画面略呈黄色调,缺少水银灯照明下的特有气氛。   另外,夜幕降临之前为使画面获得品红色调,可把白平衡设定在荧光灯模式,画面具有浓厚的黄昏气氛。

5,白平衡详解 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

?? 白平衡是什么? ?? 什么是色温? ?? 各种白平衡模式有什么用? ?? 如何用白平衡营造出不同的拍摄气氛和效果? 有试过拍出来的相片整张偏蓝或许偏黄吗?想拍出蓝色的雪景,但拍来拍去都是白色、偏黄?想拍出黄昏的金黄,拍出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金?不少人都会苦恼到底是不是镜头或是机身有毛病!其实这一切都关乎到相机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设定。白平衡听上去好像挺专业。但当你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就能令你在拍摄中更容易获得理想色调和感觉! 调整白平衡是为了能够获取「较准确」的色彩。 不同的光源拥有不同的「色温」导致整张相片出来的色调不一样。所谓色温,我们会用冷和暖来形容。简单举例:白色光管灯是一种色温较高的光源,色调会偏冷/蓝;相反,钨丝灯胆的色温就较低,色调就会偏暖/黄。 色温其实是将光源与绝对黑体(absolute blackbody,一种理论上会吸收一切光线,不会反射光或是被光穿透的物质)比照表面温度测量值,测量单位是Kelvin (°K)度。色温数值越低越偏向红色,数值越高侧越偏向蓝色。 以下是色温表: 以下是一些色温的常见实例: 1600K:日出和日落 1800K:烛光 2800K:钨丝灯/电灯泡(日常家用灯泡) 3200K:日光灯 5000K:日光,这是用于摄影、美术和其他目的专业灯 箱的最常用标准 5200K:灿烂的正午阳光 5500K:一般的日光,电子闪光灯 6000K:略有阴云的天气 6500K:浓云密布的天气 8000K:浓雾弥漫的天气 16000-20000K:天空碧蓝的天气摄影教程 比较暖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暖、比较温馨、怀旧、故乡的味道等,都可以使用较暖的色温(细K值)。 比较冷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冷、比较高科技、近未来的感觉,都可以使用较冷的色温(高K值)。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肉眼是不会发现这些「色温」的,因为我们的肉眼懂得自动调节,所以如果色温不是太过非比寻常,不然一张白色的纸在我们的眼里永远都是一张白色的纸。不过,我们的相机并不如我们的眼睛般优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指导我们的相机,告诉我们的相机现场的色温有多高多低。白平衡就是告诉相机,到底什么是白色。 如何指导?非常简单,如在室内拍摄,光源为钨丝灯胆(2800K),我们便把相机「调热」一点,调至所谓正常中性的色温5000K左右,就会得出最合理的色调,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都有三种方法去获得正确的白平衡,分别为全自动/半自动及手动操作。 自动白平衡模式: 自动白平衡模式–相机自己去估计现场的色温,自动作出它认为最适当的调整。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它都大致准确,但对于太复杂的光源还是有机会出错。 半自动白平衡模式: 钨丝灯/电灯泡(tungsten) 这通常是以一个灯泡的图形表示,于室内拍摄时我们会选用这个模式,尤其当主要光源为钨丝灯/电灯泡时。这个模式的背后意义是,告诉相机现在的色温大概为2800K,要增加一点温度,令相片拥有较真实/理想的色彩,而不会太「冷」。 日光灯 同样是室内拍摄时使用,相比起钨丝灯有更高的色温,同样也是告诉相机要增加一点温度,增加的幅度会比使用钨丝灯时细一点。 日光 这能够告诉相机不用做任何的调整,因为现在的色温为非常理想的5000-5600K。多为室外使用,正午阳光下的设定。 闪光灯 跟日光差不多的色温,比日光的色温「冷」一点,相机会调「暖」一些。 天阴多云 为略有阴云的天气底下的设定,色温较「冷」,相机会进行比较大幅度的调「暖」动作。 阴影 日光下主体于阴影位置时,我们大致可使用这个设定,比天阴多云时更「冷」的色温。 手动/自定白平衡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白平衡模式,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你获得理想的颜色,高端型的数码消费相机及DSLR等更会配备手动的白平衡设定。 自定白平衡模式有两种: 一:在拍摄时,拿一张纯白的纸(一般的白纸只是近似纯白,讲究一点的,可以在市场上找一种叫「白卡」的摄影器材),使用相机的「自定白平衡」,然后对着该白纸按下快门,这样做的意义是告诉相机在这个光源下,何谓「白色」。 二:另一种自定白平衡的方法是直接向相机指定色温度(K数),精准地告诉相机色温之后,相机也就能精准地计算出何谓白色,也能相应地计算出其他颜色。 其实白平衡,就是由于不同的光源有其相对的色温度,所以必须精准地告诉相机,拍摄时的光源的色温到底是多少,从而使相机能作出对颜色的精准解读。为了拍出好照片,在白平衡上就绝对不能马虎。 有些摄影师会故意使用与环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别的色调,从而突显某些主题,大家也可以从这方向大胆尝试。举例:把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高的K数,就可以得出偏暖/红色调;相反,把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低的K数,就会得出偏冷/蓝色调。举例:在中午时份,烈日当空下,把白平衡设定在「阴影」模式,那就会拍出偏暖/红的色调;相反,同样在正午烈日底下,设定成钨丝灯,那就会得到偏冷/蓝色调。 如上图,拍摄地点为室内,光源为一般电灯炮。左方的白平衡设为钨丝灯,使相机作出调高色温的反应,致使白色的杯子还是白色的。右方的白平衡则设为日光,使白色杯子变得偏黄。从结果看,右方的白色杯子变黄了,白平衡明显地SET「错」了,笔者还是喜欢这张相片拥有黄色的调调,能散发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所以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技巧,对不论在拍摄生活照还是在创作特别照片时,都会更为得心应手。

6,白平衡谁能通俗的解释下

i tdu t
白平衡就是 不平衡的意思
数码相机色彩还原的能力,即白色物体在照片中依旧呈现白色。
其实简单的说 就是让它只记忆白色 不论在什么状态下 保证不失真
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或者图像偏蓝,或者偏红,所以就要做颜色还原,即白平衡。
白平衡-解析 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这必须先说明什么是白色,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了自动调整白平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同时还具有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调整的精确程度要胜过自动调整,而且一般还都配备了一些预置好的模式,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白平衡调整是摄像的基本功,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在清楚了原理之后,活学活用才会应用自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定会有所收获.白平衡-定义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 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给你个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啊, 白平衡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

7,拍照的术语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虽然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一、 什么是白平衡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二、 白平衡的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末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黄色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三、白平衡调整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摄像师调整白平衡的方法大体分粗调、精细调整和自动跟踪(ATW)三种:粗调指在预置情况下改变色温滤光片,使色温接近到到3200K的出厂设置;精细调整是指在色温滤光片的配合下通过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功能,针对特定环境色温得到一个更为精确的调整结果;自动跟踪是指依靠摄像机的自动跟踪功能(ATW),摄像机自身根据画面的色温变化随时调整。预置功能是摄像机以3200K色温条件下设置的蓝、绿、红感光平衡。当环境色温为32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32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当环境色温为56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56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当环境色温在3200K上下1000K和5600K上下1000K范围内,利用白平衡预置功能可以得到人眼可以接受的色彩还原,由于色温偏差不大,使拍摄出的画面呈现出细微的色彩变化。这有一个好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本身会由于环境色和照明差异的影响而色彩基调不同,如果到处调白会使不同的环境呈现单一白光照明的效果,而利用白平衡预置则可以保留这种丰富的色彩变化。一般精细调白的方法是,在拍摄环境中以顺着拍摄方向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这是一种普遍的情况,还有几种非常灵活的精细调白方法。利用一块透过性良好的标准白板,把它置于紧贴镜头的前面,在拍摄环境中对着光源照明方向或对着主拍摄方向来调整白平衡,专业的摄像机会给出一个色温读数,比如是5000K,如果希望拍摄还原正常的画面就以这个白平衡结果来拍摄。在摄像创作中,有时希望得到色彩偏差的画面来达到创作目的,这时可以利用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被调白景物的色温同画面的色彩偏差呈补色关系,既以红色调白画面偏向青色,以绿色调白画面偏向品色,以兰色调白画面偏向黄色。白平衡自动跟踪功能(ATW)是随着镜头摄取景物的色温变化而时实调整,如果一个推镜头或摇镜头由于被摄景物的色温(镜头摄入景物的色温同环境照明色温是不同的)变化,会使画面在一个镜头内发生色彩变化。如镜头由人物全景推近脸部特写,因为景别的变化摄入镜头的色温会不同,画面中人物的肤色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使用该模式。前文谈及了白平衡的概念、原理及使用,白平衡调整是摄像的基本功,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在清楚了原理之后,活学活用才会应用自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定会有所收获。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和你选择的相机、拍摄模式、在室内的话还和灯光亮度的选择,要是在室外和室外天气的明亮度、时间、及顺光还是逆光都有关系。
白平衡不是三两句话能解释得清楚的,大概的意思就是拍摄物体的色彩还原性。具个简单的例子。一张白纸在太阳光下显得偏黄,拍摄出来就不能得到纯白的效果,就应该用“太阳光”的白平衡档位,使得白纸看上去没有那么黄,体现出物体原来的色调和色温度。详细可以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860.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860.htm电子成像原理一样的.
最简单的解释——白平衡就是色温

文章TAG:日落  白平衡  平衡  多少  日落的白平衡是多少  
下一篇